史威登堡神学著作
十三、星空中的第五个星球及其灵人和居民
168.我又被带到一个星球,这个星球同样在我们太阳系之外的宇宙。这次旅行经历了持续将近12小时不间断的状态变化。陪同我的是许多来自我们地球的灵人和天使,我一路上便与他们交谈。我时而斜向上走,时而斜向下走,但始终朝右;在来世,右朝向南方。我只在两个地方看见灵人,在一个地方与他们交谈过。我在路上或旅程中能领略到主的天堂何等浩瀚,这天堂是为了天使和灵人。无人居住的地区也使我断定,它如此浩瀚,以致即便有成千上万个星球,每个星球上都有和我们地球上一样多的人,仍然有足够的空间让他们住到永远,并且这空间永远填不满。我通过将它与围绕我们地球并专为它设计的天堂的面积进行对比得出这个结论;相比之下,这个天堂的面积如此之小,以致它还不到无人居住的空间的一亿分之一。
2240.“嚷叫声”是指虚假,“罪”是指邪恶,这从圣言中“嚷叫声”的含义清楚可知。没有人能清楚看出“嚷叫声(cry,经上或译为呼喊、呼叫、哀声、哀呼、冤声等)”表示虚假,除非他知道圣言的内义。这个词有时出现在先知书中,当那里论述荒废和荒凉时,经上就说人们“哀号和呼喊”,以此表示良善和真理已经荒废。这些地方用这个词在内义上描述虚假。如耶利米书:
有牧人呼喊,有羊群当中的有权势者哀号的声音,因为耶和华使他们的草场荒废。(耶利米书25:36)
此处“牧人呼喊”表示他们屈服于虚假,这导致荒废。
同一先知书:
看哪,诸水从北方涌上来,成为一股泛滥的河流,淹没地和充满它的一切,并城和其中所住的。人必呼喊,地上的居民都必哀号,因为荒废的日子将到。(耶利米书47:2, 4)
这论及由虚假造成的信仰的毁灭;“泛滥的河流”是指虚假,如第一卷所示(705, 790节)。
西番雅书:
从鱼门必发出呼喊的声音,从第二区发出哀号的声音,从小山发出大破裂的响声。他们的资财必成为掠物,他们的房屋必变为荒场。(西番雅书1:10, 13)
此处“呼喊”也论及荒废的虚假。
以赛亚书:
在何罗念的路上,他们要为废墟扬起哀声。因为宁林的水必荒凉,青草枯萎,嫩草灭没,青绿之物一无所有。(以赛亚书15:5-6; 耶利米书48:3)
此处以“哀声”(cry)来描述信仰的荒废或毁灭及其完结。
耶利米书:
犹大悲哀,城门衰败,人都披上黑衣坐在地上,耶路撒冷的哀声直往上升。他们的贵胄打发他们的小子打水;他们来到池边,却找不到水,就拿着空器皿回来了。(耶利米书14:2-3)
此处“耶路撒冷的哀声”表示虚假,因为“他们找不到水”表示缺乏真理的知识或认知,“水”表示这些知识或认知,如第一卷所示(28, 680, 739节)。
以赛亚书:
我必因耶路撒冷欢喜,因我的百姓快乐;其中必不再听见哭泣的声音和哀呼的声音。(以赛亚书65:19)
此处“必不再听见哭泣的声音”表示必没有邪恶,“也不再听见哀呼的声音”表示必没有虚假。这些细节,包括“哀呼”(cry),大部分无法根据字义来理解,只能根据内义来理解。
同一先知书:
耶和华期望的是公平,看,竟是疥疮;期望的是公义,看,却是冤声。(以赛亚书5:7)
这也论及良善和真理的荒废。此处和先知书的各处一样,表达了一种互换;这种互换具有这样的性质:一个人找到的是邪恶,而不是真理,或说这种互换涉及以邪恶取代真理,这由“取代公平的疥疮”来表示;他找到的是虚假,而不是良善,或说这种互换涉及以虚假取代良善,这由“取代公义的冤声”来表示,因为“公平”是指真理,“公义”是指良善,如前所示(2235节)。
摩西五经也有类似的互换,那里论到所多玛和蛾摩拉说:
他们的葡萄树出自所多玛的葡萄树,他们的葡萄来自蛾摩拉的田园;他们的葡萄是毒葡萄,整串都是苦的。(申命记32:32)
此处有类似的说话方式,因为“葡萄树”论及真理和虚假,“田园”和“葡萄”论及良善和邪恶;因此,“所多玛的葡萄树”是指源于邪恶的虚假,“蛾摩拉的田园和葡萄”是指源于虚假的邪恶;虚假有两种(参看第一卷1212节),所以邪恶也有两种。这两种虚假和邪恶在本节以“所多玛和蛾摩拉的嚷叫声很大,他们的罪极重”来表示,这从以下事实清楚看出来:经上首先提到“嚷叫声”,其次提到“罪”;首先提到的是“所多玛”,也就是源于自我之爱的邪恶,其次提到的是“蛾摩拉”,也就是源于这邪恶的虚假。
8780.“耶和华对摩西说”表神性通过从神来的真理的流注,是关于启示的。这从“说”的含义清楚可知,当论述来自神的启示时,“说”是指流注。除此之外,“说”在其它地方也表示流注(参看5743, 7291, 7381, 8221, 8262, 8660节);“耶和华”明显是指神性,就是启示所来自的源头;“摩西”也指从神来的真理,启示通过该真理而来(6771, 6827, 7014节)。这是关于启示的流注,这一点从接下来的话明显可知,即:“耶和华要在密云中临到他们那里,叫百姓在我与你说话的时候可以听见,也可以永远信你了”,这些话表示启示及其性质。
此处启示在内义上不是指从西乃山上向以色列百姓所作的那种启示,也就是说,主以听得见的声音说话,百姓站在周围都听见了。相反,它是指一种不是以听得见的声音作出,而是被人从内在接受的启示。当一个处于对源于良善的真理的情感之人正在阅读圣言时,这种启示便通过光照内在视觉,也就是理解力而作出。那时,这种光照是由天堂之光带来的,这光从在天堂显为太阳的主流出。这光光照理解力的方式,与外在视觉,也就是眼睛的视觉被从世间太阳所流出的光光照的方式几乎一样。当理解力被这神性之光光照时,它就会感知到真理就是真理,从内在承认它,可以说看见它。这就是那些处于对源于良善的真理的情感之人在阅读圣言时所受的启示。
但那些处于对源于邪恶的真理的情感之人,也就是那些纯粹为了重要职位、金钱利益、名声等等而想知道真理的人则看不见真理,只看见那些确认其教会教义事物的事物,无论这些事物是真假。那时,光照这些人的光不是来自天堂的神性之光,而是一种诸如地狱里的人也拥有的一种感官之光;天堂之光一出现,这光就会变成纯粹、完全的黑暗。因为当这些人阅读圣言时,他们完全无视不符合他们教义的真理。例如,当那些认为救恩在于唯信的人阅读圣言时,他们根本不理会圣言所说关于爱与仁的话;甚至看不见它们,因为这些话落在他们视野的阴影中,就像在十分边远或人背后的事物。犹太民族就是这个样子,这个民族把自己置于全世界其它所有民族之上,看不出主就是众先知所指的那一位,无论这话说得多么清楚。
原因在于,他们只看见确认他们自己关于弥赛亚的教义之物,即:祂要作为一个威武的英雄而来,施行比摩西更大的神迹,把他们领到迦南地;届时,他们都将大放异彩、气势凌人,垂听抓住他们衣襟加入他们的外邦人的呼求。由于这些就是构成他们教导的观念,所以他们看不见关于主的任何东西;关于主的任何事对他们来说,都如同幽暗。其它一切错误也都是这种情况。由此可见就来自圣言的真理的启示而言,情况是什么样。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
目录章节